民俗文化蜡像馆

发文时间:2021/12/28 15:13:29

浏览次数:

拜干爹场景蜡像

大厅主要展示了拜干爹蜡像场景,北方人说是认干爹干妈,在广东地区叫契爷契妈,民间很普遍的习俗之一。

旧时因医学不发达,家里人怕小儿多病不好养活,希望过契给财富宏厚或体力劳动者作干爹,以托赖干爹的“粗命”使小孩身壮力健;干妈在当天还穿上红裙子,代表对干儿子视如己出。

2.jpg

炸煎堆场景蜡像

煎堆是岭南著名的小吃之一,更是广东人过年过节探亲访友的佳品。女主人正在大厅准备过年的小吃——煎堆。

展柜里面都是一些包煎堆的材料,有爆谷,有芝麻,有面粉,还有椰丝等等。这边的油已经烧开了,这位女主人正要把做好的煎堆放进油锅里炸。

煎堆的特点就是烧开油炸,就会越滚越大,金黄金黄,所以很多广东人还会说“煎堆碌碌,金银满屋”。圆圆的煎堆,还象征 团圆,为了祈求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,大吉大利,做煎堆的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。

IMG_3601 - 副本.jpg

包粽子场景蜡像

端午包粽子习俗,从北方中原传至岭南珠江三角洲地区一带,赛龙舟和吃粽子与中原是一样的。

在岭南地区,农历的五月初二至初四期间家家户户都会有过节的气氛。各村龙船出水,年轻“新抱”(媳妇)们用“全盒”盛着粽子、猪肉、生鸡、鸡蛋、生果、烧酒回娘家向长辈贺节,她们还会用五色丝线编织出一个个手艺精致的香包。香包里面装着檀香粉、花椒、八角、雄黄等香料和中药,送给孩子们挂在身上以防炎夏的疫气。

IMG_3594 - 副本.jpg

嫁娶场景蜡像

男女结婚的大喜之期。旧时新人成婚先为媒妁撮合,须顺应双方父母之意,待卜算生辰八字相合后,再择定良辰吉日,男方备花轿,请八音吹打上门迎娶妻子入家。女子出嫁之日披红挂彩,有一名妇女随行,名为“大妗”,侍侯新娘洗理、应酬,新娘上拜天地、祖宗、父母、夫妻互拜,饮交杯酒,算作向社会宣布正式组合家庭

08093e2769fcd4c418556f6c75c6d9f.jpg太公分猪肉场景蜡像

每年春秋二祭,祠堂内进行“蒸尝”分胙,即“祖宗赐食”,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太公分猪肉。一斤几两的猪肉却是祠堂福利和奖惩的体现:族中每位男性成员都可分到一份,德高望重或对家族有功者加奖一份,如果犯了族规,轻者也要受到“革胙”的处罚--被剥夺分猪肉的资格。

1640675959(1).jpg

当铺场景蜡像

DSC02083.jpg

自梳女蜡像

清代珠三角洲地区有些妇女为了反对家庭包办婚姻,往往通过“梳起”仪式,自己将辫子绾成发鬃,表示永远不嫁人,独身到老。主张“自己的头发自己梳,自己的衣服自己缝,自己的生活自己理,自己的苦乐自己享”。民间称这些妇女为“自梳女”,又称“姑婆”姑婆独自生活,其居室中的台椅、茶柜等家具形式独特。

DSC02310.jpg


上一篇:广教书塾场景蜡像

下一篇:民俗文化馆